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西北师范大学:以青春实践之笔,绘文旅融合新篇章

“庭院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8月,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小经济”赋能“大振兴”实践团走进甘肃省山丹县,聚焦其“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坚持与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理念相统筹,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乡村现状,厚植爱农情怀,发挥专业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幅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实践团出发前合照

调研特色经济体系,探寻文旅新渠道

从曾经的“方寸之地”变成如今的“聚宝盆地”,山丹县发展“庭院经济”,依托地方特色经济体系——“焉支巷子”、“羊主山庄”、“土豆驿站”、“芦笋山庄”,创出一条以文旅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

“焉支巷子”是一条集“食、游、购、娱、体、展、演”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型旅游商业街,8月12日晚上,实践团实地走访商业街多家商铺,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与商家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淡季游客稀少”的问题,并根据游客的反馈,以专业视角提出可行的建议或者改进意见,激发其在文旅方面的潜力。

实践团焉支巷子合照

实践团成员采访焉支巷子商家

实践团成员走进土豆种植大棚

广袤的田野,一头连着百姓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一直以来,山丹县都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如芦笋、土豆等,实施规模化种植,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种植基地体验园。

实践团在焉支花谷·羊主庄园前合照

连日来,实践团分别来到“焉支花谷·羊主庄园”“芦笋庄园”“土豆驿站”,学习当地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经验,学习当地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近距离感受自然魅力。实践团成员围绕庄园特色产业和旅游发展,在文创融合、产学研用、区域协同等方面与各乡镇干部、庄园工作人员等进行交流,发挥经济智慧,提出青年建议。

实践团在芦笋小屋调研农产品

实践团成员与土豆驿站郭经理座谈

一是构建“庭院经济”产业新样态,利用土豆、芦笋等特色产业研发系列文旅产品、打造数字化文旅项目,推动“庭院经济”同生态农业、加工贸易、休闲服务等深度融合。二是四个主题庄园持续发展“数字+文旅”的营销新模式,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利用现有场景丰富宣传形式,构建一站式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地域文创产品输出。

实践团参观高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民俗馆

领略人文历史,奏响青春乐章

山丹县是一个具有拥有丰富乡村文旅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县城,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岁月沉淀的文明印记,更是一方水土的人文古韵。14日,李桥乡高庙村迎来了一批新的客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小经济”赋能“大振兴”实践团。

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解非遗“罐罐席”标志

在高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里,实践团成员在这亲身体验农耕文化、休闲观光绿色长廊,近距离感受乡土风情,聆听了一个关于乡村文旅的故事,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为该地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献言谏策。高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应积极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将文化遗迹、民间技艺、特色建筑等文旅IP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开发,打造“罐罐席”非遗文化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园、智慧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天下午,实践团登临享有河西走廊上的“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称的汉明长城,带着对历史的好奇和对挑战的渴望,感悟历史的沧桑与厚度,领略这座古老建筑的丝绸之路人文历史。

实践团徒步前往汉明长城遗址

漫步在那些由黄土与石块砌成的城墙间,团队成员纷纷被其沧桑的美感所震撼。这些墙体,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坚韧地站立,尽管有些地方已被侵蚀,但它们的根基依旧深植于厚重的历史土壤之中,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魂魄。

在山丹县汉明长城博物馆里,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了解了甘肃省历代长城分布情况及长城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团队成员感受到汉明长城的数字化保护模式,通过遥感测绘技术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现了对长城遗址的精准监测与保护。

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汉明长城博物馆

同学们纷纷表示:“当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体验向结合就会变得现货有温度,这次实践活动厚植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是我们在大思育人环境下的一次大思政课。”

追寻榜样足迹,致敬“牧马人”精神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活动期间,实践团一行赴山丹军马场进行调研采访,踏寻总书记的足迹,实地感受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成效,致敬“牧马人”精神。

实践团赴山丹县祁连山国家公园开展调研

实践团前往骠骑将军大营

山丹军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马场,师生们参观了骠骑将军大营,槐西小镇及鸾鸟湖,结合经济文化知识,就马场后续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学到深处、落到实处。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发放问卷,围绕“山丹军马场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规模种植业’,带动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对工作人员和游客进行了采访,听取民众心声,深度赋能山丹县乡村振兴战略。

实践队员在游客中心发放问卷

空手而来,满载而归。带着对乡村文化的深情厚谊和对满腔热忱而来的“小经济”赋能“大振兴”实践团成员携着收获与满足、责任与担当而归,这是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终点,也是新旅途的起点。他们深知,文旅融合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青春力量来共同探索和实践。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乡村文旅的发展,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